曹操与杨修
《曹操与杨修》首演于1988年,被誉为可以“堂堂正正走进戏曲史”的里程碑式剧目。该剧尝试开掘历史题材的现代意义和世界性主题,力图使深邃、隽永的传统戏曲创作步入现代剧场艺术,成为“中国现代戏曲的标志”。
赤壁之战后,汉相曹操败而不馁,力图东山再起,一统三国割据的局面。他求贤若渴,甚至发布《求贤勿拘品行令》广罗人才,以名士杨修为曹操赏识重用,并且政绩斐然。然而,却酿成了一出悲剧。
曹操与杨修,都是出类拔萃的风云人物。但他们既高大又卑微的双重品性,使他们无法携手共事,于是,便有了一系列盘根错节、叫人怦然心动的戏剧纠葛。
杨修终于被杀了,曹操多么不想杀他,又不得不杀他;杨修多么不想得罪曹操,却又屡屡得罪了曹操。
两个卓绝的英才,两个高傲的灵魂,在无情的撞击中,一个过早的陨落了,一个也陷入痛苦和绝望……是耶?非耶?创作人员无意强加于人。
一代名士杨修投效曹操,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曹营缺粮。杨修立状半年备齐,并荐好友孔闻岱为助手。当粮草备齐,曹操得知劳苦功高者却是孔闻岱时,悔恨交加,原来曹误听小人谗言已将孔杀死。为使杨修及众官信服,曹遂谎称自己患有“梦幻杀人之疾”而误杀孔闻岱。杨修心存疑惑,特设计促曹夫人在曹操熟睡时进见。曹明知是计,为使众人信服,仍诈惊将妻杀死。
为了挽回杨修的信任,曹操不惜将心爱的干女儿鹿鸣嫁个杨修。然而此举并没有收降高傲的杨修。
他与曹操对军机大事意见屡屡向左,但智谋又多以杨修为高。魏蜀交战之际,曹操用兵不当眼看兵败汉中,杨修为挽救败局,力谏不果,乃自作主张,曹操妒贤,传令“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乃暗喻汉中和杨修。杨修闻之自以为是,命令部从收拾军械准备回家终惹怒曹操,将其处斩。
《曹操与杨修》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里程碑式的作品”。尚长荣经典地演活了曹操,有“活曹操”之美誉。言兴朋与他的合作表演依旧如双剑出鞘,锋芒不减。两人默契如初,珠联璧合。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显现了昔日这对黄金搭档的精妙风采。
言兴朋一上场,扮相依然是洒脱飘逸、俊逸儒雅。一句“半壶酒一囊书飘零四方”,借鉴了宽板的形式,嗓音清亮,腔高苍劲,赢得了观众的满堂碰头彩。杨修在辞别妻儿、将赴断头台时所唱的大段唱段中,几个“我死不必”的叠句,以情带句,以字带腔,既不复杂却又淋漓尽致地将此时杨修哀伤、痛悔、无奈之情表露无遗,表现了言派唱腔“细腻委婉、刚柔相济,腔由字而生,字正而腔圆”的特色。言兴朋经过十年沉淀和积累,为这一个“杨修”增添了一份沧桑感。老观众还可以听出,在言兴朋的唱腔中,已融入了某些西洋歌剧发声方法和声腔吐字的元素,使他的演唱在嗓音控制上更为娴熟。
连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的尚长荣,始终没有离开过心爱的舞台,宝刀不老。浑厚苍劲的嗓音、圆熟老到的演技,表演和唱念都已臻化境,虽已年近古稀,却仍将这个“活曹操”演得入木三分,舞台把握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在剧中把京剧花脸艺术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创作出“既历史又现代”的曹操。《短歌行》中“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段,唱得大气磅礴、声震全场,并揉进了曹操的主题音乐及弹唱元素,构成了传统花脸唱腔中十分罕见的唱段。在这一段唱中,鲜明地表现了赤壁之战遭惨败之后的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和东山再起的雄图大略。
在接着的几场戏中,两人的表演丝丝入扣、荡气回肠。剧终月圆之夜的一场是一段坦率的对白,也是两位政治家的最后摊牌,仿佛是心平气和,却是画龙点睛,深意无穷。两人的三问三答,既展示了杨修过人的聪慧,又揭穿了曹操的奸雄面目,表现了曹操的由爱才到忌才的复杂心态。两位主演,层次分明地、令人信服地演示了曹操从爱惜倚重杨修而终于杀了杨修,杨修从真心辅佐曹操而终于成了曹操的对立面的过程。